职场同志:我和上司搞基的那些年 - 第42页

那些日子我们除了小打小闹真没做过别的,都是过过嘴瘾。第一我怕翟峰还没有确定什么,第二我怕有些行为做了翟峰自己会误认为是刺激的感觉。所以没有越雷池半步。

翟峰总是说不要说:“不要说我是70后,我没差几天就搭上80后的边的”

我说:“那也就是你体力贼好 是不?”

他抬起手臂 攥了攥拳头说:“那你看”

我说:“那您过两天跟我回老家干农活去吧”

他问:“啥农活啊?”

我说:“也简单 就是到玉米地里拔一拔草!

其实,在玉米地拔草很不简单,很累。第一玉米地长高了里面不透气,第二就是有些草长的很结实,需要很用力。最后就是要总是弯着腰干活。对体力要求很大。

翟峰自以为是的说:“我以为多大的活呢 把我当牛用拉犁我是不行,这个没有问题!”

那是2009年天气最好的日子,8月份的时候玉米长高了,家乡应该是一片翠绿。翟峰开车去我家。我想起也是同样的路不一样的季节于小余也曾经和我一起回家,季节不一样风景不一样,满眼的绿色。成排茂密的杨树,成片的山岭。翟峰开车走走停停,拿着他的单反拍不停,家乡的路望不到边,尽头也都是绿色。风吹起来都是草的香味。干净的砂石路只有偶尔掉下来的树叶,偶尔有谁家的鸡鸭三两只找虫子吃。

我点根烟抽着:“以前 我总盼望有人陪我走这条路。不论春夏秋冬都赔我走一次。”

翟峰说:“为啥”

我说:“因为这才是我的家”

我慢慢的走,翟峰开车用最慢的速度和我同行,开开车窗问:“你是哪个屯的啊 要不稍你一程吧!”

我回过头说:“不用了 大叔 您的车太好了我怕我干完活的泥点子 弄脏你的车”

翟峰喊回来:“好啥啊 不就是个四轮车嘛!”

从镇子里走到乡里再走到家里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这一路走走停停。翟峰像是进了大观园一样,问这个问那个,

看到结果的东西就问能不能吃。我说:“反正我从小没吃过,你试试呗!”

看到有玉米杆倒在地上就问要不把玉米摘了 拿你家烤着吃?我说:“我们这 啥都缺就不缺玉米!”

夏天的风,吹拂着脸颊,,没有任何的羁绊,没有任何的枷锁,可以随心所欲浏览一切,无欲无求的飘扬。并且从来不占有、不渴求、不执著,专心致志的享受自由。

看过一个电影韩国的名字就叫《风》

男主角是渴望变成风一样的人,它自由豪放,无拘无束,飘忽不定,看不见,也抓不住,神秘的象征。可是人毕竟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人都是有感情的,也都是自私的,放在心里的东西又怎么能轻易的抛弃掉,放不下又怎么能自由的行走。又怎么能变成风一样的人。它只能是我们的渴望,我们追寻的目标。

夏天的风吹拂着,让烦乱的心有了一个依靠,也让自己有了另一种向往,它的来访,让我们觉得有了会有新的故事和新的微笑

推开记忆的门 尘封往事一幕幕 有悲有喜 有爱有很酸酸甜甜消磨了青春……

总想写一些什么作为流年的纪念 却无从下笔,因为往事随着多少年前的风吹散的散落遍地。矫情的文法很久不曾触及但是若是回忆为何不要它矫情或者充满色彩。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旧的音乐;旧的故事;旧的回忆;旧的时代。80年代是我能记住的并模糊感知的时光,夕阳之下村口“定钉子”的少年;风吹果熟的李子树上的美梦;在砂石路上等待着赶集归来母亲的身影……多像一部电影可惜我没有成为导演让他成为多年后别人分享共鸣的老胶片。断续的印刷中我那7 8 本日记今夜沉睡在抽屉里,他们是我用心情与生命留下的黑白色彩;潮湿暗黄的磁带也在箱子里面等待再次响亮的时刻吧。

白云阳光 榛子树星星似灯的夜里,曾有一个少年在窗前放上蔡琴的歌曲或许是为了安静的入睡,或许是为了茫然中的寄托;或许是为了…… 为了想象10多年后今日的我在做什么?

那寒风呼啸的日子,我记得有一个疯狂的骑着脚踏车背着重达几十斤的书包,回家只是为了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剧集,年少的身体属于夜,属于整个世界 胸口的距离永远都像是历史课本中的“太平洋”波涛汹涌却宽广 无垠 …… 现在怕脸上会有岁月的第一道皱纹,怕什么 皱纹会是生命中喜怒哀乐的证明,早早看过爷爷脸上的皱纹。第一台彩色电视画面晃动映照爷爷的脸 那眼神我看的懂 那时候我想为您买台电视机。

12岁的时候 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歌手,所以走在冬雪的回家路上 会独自唱一首自己编的歌,而如今也没有成为一个歌手或者诗人。诗人 我若是诗人我想我会写一首关于“蒲公英”的诗歌:

梦回童年走在 家乡的路上牵手留着鼻涕的伙伴

没去在乎 路旁遍地的蒲公英

黄色的花 一朵一朵 绽放

绽放在我不曾留意的年少

绽放到我在意的青春 却不再绽放的今天……

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 愿意积攒记忆 或许可以说的记忆的碎片 曾经的相片 曾经的日记 曾经与人所有的书信买过的盗版光碟和磁带曾经写过的作文曾经分数高一点的语文试卷。要知道自己怎样走过活着才会有意义,年少的心 像张爱玲的形容 像 “一席华袍”

不在乎它脏,都将泥泞和汗渍积攒到上面 而当年华不归那华袍却长满了“虱子”。我在一个满脸起青春痘的夏天 听着孟庭苇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有个友人兴起学了吉他,想学的第一首个歌曲就是这首歌,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这首歌。

10几年前的天空像无言的诗句,满是沉溺的希望与晦涩”

有人跟我说他喜欢篮球划过篮筐的声音,我听过不注意听你是不能听到的,唰……那声音是希望划破未来的声音,是雨季泥泞的土地被阳光照耀而干裂的声音。而多少年后的今天 那个人在他乡还会不会一瞥想起多年的夏天,初中校园大柳树摇曳的篮球场上他对我说的话呢”

而篮球场中央的讲话台是我喜欢的地方 黄昏的时候 手拎上电池的录音机 反复听着 那首《亚亚和哑哑》

我的宝贝 最亲爱的宝贝 请不要像妈妈一样的流泪……哑哑与亚亚要乖乖地学,学会用爱来感觉触摸这世界………..

当年的初中校园的桌椅 我忘记了我刻下名字没有。我忘记了我的歌词本是不是也丢在了某个书桌的桌堂。而在风声摇曳的黄昏还有没有人掐着手腕上的手表 吃饭学习 跑步呢?

听说初中校园曾经宿舍的那排教室拆掉了,拆掉了。那排教室里 曾经留着一个老旧的风琴 靠在窗边剩下的都是美术老师的水彩画,我在多个月光皎洁的晚上弹起过它,没有曲谱任凭心中的旋律借着窗外泄进来的月光”

我想不没有机会再弹起它了,就算再弹起也不再有皎洁的月光了,就算有皎洁的月光,心 已不再皎洁……..

而今每次回家 我都会走到家里 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走回家,走过骑着脚踏车的来回无数次的砂石路走过一转弯就到学校的 小路走过两条小河走过前尘走过往事 走过模糊的感受 走过清晰的流失迎面曾经同样温度方向的风 却打在不再是稚嫩的脸。

上一页 下一页

THE END
点赞0
说说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